本文是威胁猎人(微信公众号:ThreatHunter)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威胁猎人–专注互联网黑灰产研究,企业业务安全守护者。

近两年,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刷脸”逐渐成为新时期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尤其是在进入2017年之后,人脸识别更是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无论是在通关、金融、电信、公证等领域需要对人和证件进行一致性验证的场景,还是在交通、公安、楼宇、社区等领域的安防布控场景,我们都可见人脸识别的身影。

2016年6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互联网厂商面对法规以及某些业务上的需求,纷纷推出账号强制实名认证,并将人脸认证环节放到App中完成,如:今日头条头条号申请完成之后,需要在手机App上完成人脸认证方可发布文章,滴滴乘客需要先完成实名+人脸认证方可发布顺风车行程,办理手机卡需要实名+人脸认证,58同城账号实名认证等等。强制实名的结果让互联网时代更加规范的同时,也给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实名或者需要大量实名账号完成黑灰色业务的人群造成了障碍,于是实名认证这个业务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过脸产业应运而生。

 

何为过脸产业

顾名思义,帮无法完成账号实名认证的人群完成实名认证获取利益,这就是过脸产业。

 

过脸产业的运作体系

过脸产业的运作体系由“身份证资源商”、“过脸工作室”和“需求人群”组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需求人群”提出需求给”过脸工作室”,“过脸工作室”完成之后获取利益,“需求人群”则利用各种变现手段获取利益,”身份证资源商”则靠提供实名认证所需要的身份证信息获取利益。

文章原文链接:https://www.anquanke.com/post/id/95392

点赞 (0) 充电 分享
收藏